作者: 郭衛東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1-11-23 09:57
□記者 郭衛東
孔寨村由孔寨、柴寨、湯官營、魏寨、祝寨五個自然村組成,共720戶,2854口人,總耕地面積5770畝。近年來,孔寨村由于引進南方水果種植,村民有了新的致富方向,該村也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生態產業找到致富方向
深秋時節,市民換上了厚厚的衣物,但位于東明縣三春集鎮孔寨村春博園的玻璃大棚里卻溫暖如春,智能化氣溫調解設施,讓熱帶、亞熱帶的番石榴、龍眼、香蕉、柑橘等瓜果在北方成功種植,也讓仙人球、椰子等花草樹木在這里安了家。還有穿插其中的各項游樂設施,使這里成為了集自然觀賞、娛樂休閑于一體的攬勝之地。
在冬暖式大棚里,一些草莓已開出白色、黃綠色的花朵,很是喜人。農戶孔先生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,大棚里的草莓全部開花還要一兩周時間,待花朵一落,一個個果實就會展現出來。“每畝可采摘草莓1500公斤以上,因為采收期適逢春節前后,草莓上市量少、價格高,每畝可實現產值四五萬元。”
三春集鎮政府工作人員朱書功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,春博園有溫室拱棚約3.8萬平方米,以火龍果等瓜果產品為主;冬暖式溫室大棚約8萬平方米,主要種植草莓、羊肚菌等經濟作物;兩個玻璃棚約2萬平方米,一個采用無土種植技術生產蔬菜瓜果,一個是集種植、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熱帶、亞熱帶特色苗木基地。全園力求打造集農業生產、農事體驗、康養文旅、婚紗攝影等一、二、三產業融合為一體的現代產業園。
扶貧車間實現創業致富
來到孔寨村北的扶貧車間,耳畔響起縫紉機的嗡嗡聲,工人們在生產線上有序地忙碌著。經過一道道工序,一個個噸包被制作出來。“如今,每天在車間里的工人有二三十人,農閑時候能達到近百人,即使所有機器都轉起來,產品也供不應求。”工作人員孔令波說,工人按要求生產的噸包成品,經噴涂、打包、裝箱后,發往國內市場,這樣既解決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問題,又實現了創業致富。
孔寨村黨支部書記孔金勝告訴記者,2020年,村里采取合作社形式,拿出流轉土地二十多畝,通過入股方式吸納資金近300萬元,建起了2萬余平方米的廠房,吸引了東明縣信達木業、菏澤強強塑業、陜西西安門套線加工等三家公司入駐,主要生產門板、噸包、門套產品,此舉不但解決了200余人的就業問題,也讓集體每年增收20余萬元。
“結合農業產業調整契機,努力推動二、三產業迭代升級。”談及未來發展方向,孔金勝說,依托春博園的發展帶動作用,利用靠近黃河濕地公園的區位優勢,引導群眾向現代農業產業要效益,從而實現鄉村振興。